先從一個故事開始吧。

美國有個中年人,平時忙於工作,
沒空陪他唯一的兒子為此感到內疚。
有一天他下定決心安排好某個周六下午保持絕對的空檔,
買了兩張大聯盟賽的門票,來好好陪陪兒子!

時間到了,他和兒子快快樂樂開車出門,但很不幸地,居然碰上了大塞車!
眼看球已經開始,他們的車還塞在半路上動彈不得,
兩人在車內便一直抱怨,生氣這個都是…這個交通……,
忽然,老爸想起來:「我安排今天有空,
不是就是為了要和我兒子在一起嗎?
現在我不是正和兒子在一起嗎?那我又何必在乎那場球賽呢?」
於是他開始放下生氣的情緒,和他的兒子愉快的聊了一個下午。

人的許多動機,是由他的本質出發,但在實踐的過程中,卻很容易迷失了。
正如這為老爸他所求的本質是好好陪一陪他的兒子,但在實踐的過程中,
卻被塞車、球賽等等牽扯到了另一種心境去了。

是的,許多事的本質與動機都是好的,可是一但出發之後,
卻似太空船航向未知的星空,投入無邊的「迷失」之中了。
人的本質,有愛、有情、有傷悲、有智慧,
但這是所謂本質投入這個世界後,有另一定律,
牽引著這本質走向另一未知,那就是:「迷失」。

二十一世紀,人類最大的發現,將是:發現自己。
發現自己的本質,瞭解自己本質的目標,重新找回這些目標,不要再迷失了。
現在飛機、船隻大量使用衛星定位系統GPS,
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,以免迷失。

心靈裡,是否也需要一種系統,以免自己迷失了本質的作用呢?
別再犯同樣的錯誤:由本質之良善出發,卻迷失在這紅塵俗世中。

當你感覺很不好時,希望你能像那位爸爸一樣,找回自己最原始的目標,
從而放下一切根本不必要的負面情感。

忙的時候,想要休息;渡假的時候,想到未來。
窮的時候,渴望富有;生活安逸了,怕幸福不能長久。
該決定的時候,擔心結果不如預期;看明白了,又後悔當初沒有下決心。
不屬於自己的,常常心存慾望;握在手裡了,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。

「生命若不是現在,那是何時?這就是你的方向、你的生活目標!」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感覺還不賴的文章...
很多事情做到一半的時候
往往已經忘了當初,我"為什麼"要這麼做
很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。
問題的本身也就是答案

不知道要怎麼辦的時候
回到問題的起點去看看吧~
或許你早就知道問題的答案
祇是不願意去面對而已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dola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